檢索結果(共5筆)


王銘泉;莊家彰;黃鼎豪;
頁: 197-232
日期: 2025/07
卷期: 32(3)
關鍵字: SOR模型;虛擬實境;存在感;同理心;參與感;
Keywords: SOR model;Virtual reality;Presence;Empathy;Involvement;
摘要: 觀看虛擬實境影片(VR影片)對使用者的現實生活產生重大影響。真實的場景使他們能夠沉浸於角色中,與角色的情感和經歷產生共鳴。與角色的虛擬連結將增強他們在現實生活中的同理心和參與感。本研究基於刺激–有機體–反應(SOR)模型,探討使用低價3D VR眼鏡觀看金門高粱酒廣...

引用     導入Endnote
蔡靚姚;姜美玲;
頁: 31-65
日期: 2024/01
卷期: 31(1)
關鍵字: 虛擬實境;線上展覽;虛擬展館;WebXR;3D建模;
Keywords: Virtual Reality;Online Exhibition;Virtual Exhibition;WebXR;3D Modeling;
摘要: 疫情的爆發導致了許多實體展覽轉為線上化,讓一般大眾可以透過線上展覽來觀賞藝術。然而,目前線上展覽仍有很多挑戰需要克服。多數的虛擬展館只提供簡單的展品介紹功能,也缺少人際互動交流,所以無法讓觀賞者有如同參觀實體展覽般的臨場感,也使得觀賞者容易缺乏專注力...

引用     導入Endnote
謝佩璇;張玨婷;
頁: 245-272
日期: 2017/07
卷期: 24(3)
關鍵字: 知識分享;社會網絡分析法;虛擬社群;論壇;
Keywords: knowledge sharing;social network analysis;virtual community;forum;
摘要: 在虛擬社群中,成員的互動關係如同人際社會網絡,每位成員在社會網絡中都有其所處的位置,而所處的位置又會而影響取得知識資源的能力。本研究採用社會網絡分析法(Social Network Analysis; SNA)探討論壇網絡結構與知識分享的關係,以進一步探討社群成員互動模式(Inte...

引用     導入Endnote
溫芳瑜;許有真;
頁: 29-56
日期: 2010/04
卷期: 17(2)
關鍵字: 人機互動;電腦為社會行動者;巴南效應;人格特質;
Keywords: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Computers Are Social Actors;Barnum Effect;Personality;
摘要: 電腦為社會行動者(CASA)典範指出,電腦可以經由介面來呈現出性格,且人類對待電腦就像對待真人一般,社會心理學中的理論能夠套用在人機互動情境下。本研究延續此典範,旨在探討在操弄視覺元素以呈現介面性格的人機互動情境下,是否依舊符合CASA典範。 本研究採實驗法進行...

引用     導入Endnote
張天鳳;李峻德;
頁: 113-133
日期: 2008/07
卷期: 15(3)
關鍵字: 尋路;空間知識;地標;尋路策略傾向;
Keywords: Wayfinding;spatial knowledge;landmark;wayfinding strategy;
摘要: 本研究主要探討使用者在3D虛擬環境中的尋路行為,以環境因素中的地標輔助之有無與個人因素中的尋路策略傾向做為研究變項,希冀了解這兩項因素對於使用者在虛擬環境中進行導覽時,其空間知識的形成及尋路時間長短的影響。本研究採用2 X 2因子實驗設計(between-participan...

引用     導入Endnote